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 首页|
  • 汉语言文学原创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下载|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原创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现成毕业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降重

当前位置: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 《子夜女性解放观诌议 -开题报告

《子夜女性解放观诌议 -开题报告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子夜》的研究,多少年来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它成了整个茅盾研究的基石。而《子夜》中的女性形象,并非作家和作品叙述的重点,是被作者弱化的,但却真实地描写了旧中国当时环境下的都市女性特征。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转变的描述,来阐释他关于中国并未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的解放性。那么,以女性解放观来解读《子夜》的研究收获了哪些成果? 笔者学习了相关文献,整理如下:
周婧在《女性解放与<子夜>中的女性生存状态》一文中提到,把《子夜》众多女性形象置入女性解放视野之中就会发现她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出走的女性,主要指女工群和交际花;二是徘徊的女性,主要以张素素、林佩珊、蕙芳为代表;三是回归的女性,主要是指林佩瑶。在一定程度上看,她们都是女性解放的产物,反映了不同生活层次的女性生存的状态,呈现出当时女性解放和女性生存状态的原貌。
姜子华在《一次女性视角的再阐释——论<子夜>的女性形象》一文中提到,《子夜》比较客观地展现了众多女性在30年代上海上流社会中的现实处境和内心波澜。茅盾遵循男性叙事的传统,动用了过多的理性思维,无意中简化了女性的生活,先在的主题,严密的构思,使小说的文学审美价值大打折扣,茅盾的女性们或多或少地带上了神话的色彩,反映了男性作家对现实女性的理想性变形。
巫桂英在《新旧观念碰撞下的都市女性们——浅析<子夜>中的女性形象》中提到:小说《子夜》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包含着对立、无奈与彷徨的时代。小说中不同阶层的数位女性的思想状态各不相同。“五四”运动后,都是女性们在传统思想观念和新思想碰撞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物质化或精神化的“苦闷”。
杨晓寒在《<家>与<子夜>女性形象比较研究》中将同样是创作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两个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从人物塑造方面审视,这两位大手笔在深入挖掘女性复杂心理,表现豪门少妇人生遭遇和性格特征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家》中的鸣凤和《子夜》的四小姐吴慧芳都深度描写了妙龄少女的爱情心理;而同是豪门少妇的二重性格将《家》中的梅和瑞珏与《子夜》中的林佩瑶进行了归类分析;沉沦金钱世俗的交际花也在两部作品中各有千秋。在激烈的矛盾中凸显了人物性格、精雕细琢地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
阮婕妤在《出走的路在哪里——比较娜拉和子君,浅论女性解放观》一文中指出:分别诞生易卜生和鲁迅笔下的娜拉和子君两位女性,在女权意识、人物性格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相同点,但在各自出走的起点和重点、人物个性、追求个性解放的方式上有明显不同。鲁迅创作《伤逝》不仅是为了回答《玩偶之家》遗留下来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警醒国民,在传统的贞操观念和男性中心文化的束缚下,没有争取到经济独立权的女性,个性解放只能是一句口号。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对《子夜》女性形象分析的研究比较少,也只在一些学术报告或著作中零散提到。在这些提及中,更多的是围绕女性人物单一地进行形象分析,或是归纳演绎为系列化的人物,与茅盾笔下或他人笔下的其他女性人物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她们的共同特征和所反映的社会根源。在这些研究中都提到了女性人物身上的“时代性”和与当时背景社会相衬的“解放性”,但从女性解放观这个角度去研究品嚼《子夜》整个作品的,更是寥寥无几。
(二)国外研究现状
从根源上说,中国的女权主义完全是一种外来文化,或者说是以西方女权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发展而来的文化。中国女性学者更愿称这种外来文化为“妇女解放”或“解放妇女”。
女权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已经能够用笔指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了。法国大革命之后是女性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女权主义文学始终伴随女性运动而存在。女权主义者力图通过提倡对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评价来唤醒人们对于女性价值的再认识。
    国外对于茅盾这位文坛巨匠的研究支离破碎的有一些,但也只存在于个别研究者或者个别文学评论,不成体系。对于《子夜》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找不到系统的成文,对于《子夜》女性解放观的研究至今还是一片空白。

纵观国内外研究,可总结出女性在大时代背景下的解放意识日趋滋长,但女性解放不仅仅局限于女性要有解放思想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女性要在社会地位上和男性平等,从而将女性解放根源直指一切束缚女性的封建思想和当时的社会,同样也充满着对封建宗法制度罪恶行径的愤怒批判。在女性解放观的视野下研究《子夜》这一茅盾的代表作,在当下是极具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的。
笔者意图从女性解放观入手,从结构特点、描写手法、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等不同侧面走近《子夜》,深入全面地解读女性的解放性,释放出解放的声音,展现出作者强烈的隐性解放意识和进步的女性观。

二、论文提纲

一、自然主义的描写手法与女性外在的解放
(一)身体特征描写中的解放
1.大胆的乳房描写
2.充满情欲的外貌描写
(二)旗袍穿着描写中的解放

二、变幻沉浮的人物命运与女性内在的解放
(一)幻灭的悲哀——林佩瑶
(二)牢笼中的觉醒——孙蕙芳
(三)商品化的女性——徐曼丽、刘玉英、冯眉卿

三、宏伟严谨的小说结构与女性社会的解放
(一)蛛网式的密集结构
(二)社会变迁中的解放

三、参考文献
[1]茅盾.子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茅盾.茅盾全集 第十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3]茅盾.茅盾精选集 世纪文学60家[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4]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叶鹏.中外文学作品导读[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周婧.《女性解放与<子夜>中的女性生存状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7]白薇.现代女性步履的真实文本——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同时代女作家创作的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3)
[8]梁敏儿.零度的描写与自然主义——茅盾小说中的女性描写[J].文学评论,2002(5)
[9]姜子华.一次女性视角的再阐释——论子夜的女性形象[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10] 阮婕妤.出走的路在哪里——比较娜拉和子君,浅论女性解放观[J].学术论坛,2009(5)
[11]巫桂英.在新旧观念碰撞下的都市女性们——浅析《子夜》中的女性形象[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9)
[12]杨晓寒.《家》与《子夜》女性形象比较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


访客回馈活动

《子夜女性解放观诌议 -开题报告......
原创毕业论文流程 相关论文
上一篇:《子夜女性解放观诌议 -开题报告 下一篇:《颜氏家训》研究-开题报告
Tags:《子夜女性解放观诌议 开题 报告 2023-04-29 11:10:30【返回顶部】
联系方式

相关栏目

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下载
汉语言文学原创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汉语言文学论文网提供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网站永久域名www.hylunwen.top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17304545@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