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 首页|
  • 汉语言文学原创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下载|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原创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现成毕业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降重

当前位置: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 试论余华小说《第七天》的现实意义-开题报告

试论余华小说《第七天》的现实意义-开题报告


一、文献综述
《第七天》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继《兄弟》之后的长篇小说。作者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现实与荒诞交织,描述了生命幸福和苦难的感悟和体会。
(一)作者介绍
    余华,生于浙江杭州,曾当过牙医,后弃医从文,开始文学创作。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世事如烟》等。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展示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非常态、非理性,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中。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二)研究背景
    2014年5月,余华在答《京华时报》记者问时说,他一直有这样一种欲望,“将我们生活中看似荒诞其实真实的故事集中写出来”,“让一位刚刚死去的人进入到另一个世界,让现实世界像倒影一样出现。”余华试图同时塑造死者世界与现实世界,并通过死者来描写现实世界。在《第七天》里,用一个死者世界的角度来描写现实世界,这是我的叙述距离。《第七天》是我距离现实最近的一次写作,以后可能不会有这么近了,因为我觉得不会再找到这样既近又远的方式。”余华塑造的近景世界是现实世界,远景世界是死者世界,其现实世界是一个荒诞的、冷酷的世界;死者世界是一个至善的、温暖的世界。正如他所言,“在写的时候感到现实世界的冷酷,写得也很狠,所以我需要温暖的部分,需要至善的部分,给予自己希望,也想给予读者希望。现实世界令人绝望之后,他写下了一个美好的死者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乌托邦,不是世外桃源,但是十分美好。”通过这两个世界的描绘,作品呈现出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画面,以揭露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给予作者的爱憎褒贬之情,体现作者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和鲜明的理想主义情怀。于是,余华借助于《旧约·创世纪》开篇的方式,尽管中国有头七的说法。余华写作的时候“不让自己去想头七,脑子里全是《创世纪》的七天。”在《第七天》的正文前,作者引用了《旧约·创世纪》中的一段话,“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这段引文告诉表明,小说《第七天》的外在形式借助于《旧约·创世纪》的“七天”,其七个部分分别以“第一天”、“第二天”乃至“第七天”命名,但其内容不是机械地与《创世纪》的七天一一对应。
   

    二、论文提纲
    一《第七天》的内容分析
(一)成长史和婚姻史
(二)自身历史
(三)其他亡灵对自身经历的复述
 二《第七天》的现实意义
(一)小说中的各类社会新闻体现现实的荒诞和残酷。
(二)小说中人性的美好与丑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三)生命的悲剧所引发的深思。




三、参考文献
著作:
[1]余华.第七天.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31-218
[2]余华.活着.作家出版社,2012.2-184 
[3]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4]余华.余华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5]余华.余华作品系列——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访客回馈活动

试论余华小说《第七天》的现实意义-开题报告......
原创毕业论文流程 相关论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子夜女性解放观诌议 -开题报告
Tags:余华 小说 《第七天》 现实 意义 开题 报告 2023-04-29 11:11:05【返回顶部】
联系方式

相关栏目

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下载
汉语言文学原创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汉语言文学论文网提供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网站永久域名www.hylunwen.top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17304545@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