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 首页|
  • 汉语言文学原创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下载|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原创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现成毕业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降重

当前位置: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二)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二)

本文ID:LW66072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二)

    所以,《西游记》本身所显示出的一个巨大的结构特色——“以小合大”,在我看来,正是《西游记》内容本身所决定的。《西游记》开始写大闹天宫,斗争双方是孙悟空和满天神佛,而双方斗争目的是围绕要不要推翻玉皇大帝的统治,在这种大方向、大结构明确的前提下,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显得容易多了。大闹天宫如此,取经更是如此。而这种写法特别是对于从小就喜欢搜集博览奇闻野言并具有超越不凡的幻想能力吴承恩来说,当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2.“合”表现在形象塑造上,就是“三性合一”:即《西游记》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人物形象性格具有多种形象兼而有之的属性。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其最显著的特色首推浪漫主义艺术特色,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西游记》本身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这是同时代其它作品所不具备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作品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人物形象具有多种形象兼而有之的特性。在这里我们不妨把《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分为神、魔、人三类加以论述。

    首先看神。守护在天宫的神仙,守护在仙山古寺的神仙佛老,那些具有神通广大的本领的形象几乎无一不是多种形象的结合体。例如灵山的如来,他除了以甚深法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之外,还是个公开在灵山为阿傩、迦叶不肯白手传经辩护的“佛”,灵山是什么地方?灵山是唐僧取经的地方,唐僧取经的地方自然也应是佛光普照庄严神圣的地方,在取经的地方公然收取人事,这种轻描淡写不仅起到了讽刺的作用——这一点我放在后面说——也描画出了如来世俗的一面,如来都爱财,更不用说我们人了。除了如来之外,《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还在有限的上场情节中,给予这些神以不同程度的适当描写。如在战兕大王时,孙悟空丢了金箍棒,到处搬运神兵天将,在他们施展法力的同时,雷公的“患得患失” ,水德星君、火德星君的“侠肠义胆” ,可以说都无需精心刻画,简直是顺势而出。

    其次看魔,本书的第一主人公孙悟空和他的师弟猪八戒,无一不是“三性合一”,孙悟空典型的天生石猴的外貌,和他擅吃桃,活泼好动的特性,都是猴子的本能,而孙悟空说人话,懂人礼,一生下来就会拜四方,会爬会走,在取经路上抱打不平,施展智慧,更是人类的高级特征。而他修仙之后所拥有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以及随身那条铁棒,都是他神性的奇妙幻象。这些形象特点的巧妙整合,终于创造出了这个傲世群雄,桀骜不驯的美猴王。而猪八戒则是错投猪胎而形成的猪貌,和他勤劳吃苦饭量大的猪性,另外取经路上恋家、好色但诚实又足以构成他身上的人性,另外猪八戒也能变化,帮助悟空降妖除怪,所以猪八戒也是“三性合一”,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再把视角放大放宽些,由取经集团转向妖魔集团,那可以看到:妖魔形象也是“三性合一”的,比如琵琶洞的蝎子精和盘丝洞的蜘蛛精,别看他们出场的分量都是短短几个回合,但是给人印象很深,究其原因,就是在他们本身动物性的基础上配置了合理的人性、魔性,使之深入人心。

    人也不是单纯的人,唐僧就不简单,一个凡夫俗子,“佛教徒与儒生的结合” 的这样一个形象,一方面迎难而上的决心诚心所至,一方面发慈悲到了善恶不分的程度,以至于他对待孙悟空动辄就施展那似通不通的佛教慈悲观的说理口才和他与观音“邂逅”所得的“紧箍咒”,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不过就这么一个让人又敬又恨的形象,在取经集团中的地位也是经受住了考验,否则,取经过程中少了这样一个形象,也会失去很多可以玩味的故事。此外,大唐丞相魏徵他那本是凡夫俗子的人体中,演绎上一点“梦斩泾河龙” 和“遗书托冥吏” 的故事的渲染,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问一个为什么,即:为什么《西游记》对“三性合一”这一特色的娴熟运用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并且最终都一一成为古典文学中的经典。我认为这个问题细思起来绝不是没有缘由的,但其中不容置疑的一点就是:以往小说把人“神化”的经典写法被《西游记》作者点铁成金地颠覆成把神“人化”,这个“把神人化”的过程就是让神逐渐退去身上的灵光圈,走进红尘之中,感受人间烟火,进而让他们身上恢复更多的人性,更多的接近大千世界中的凡人,走进凡人的心灵之中。

    综上所述,《西游记》采用这种“三性合一”的手法创造出来的神、魔、人形象,使他们分别具有神、魔、人或部分或全部的形象,不仅增加了很多趣味性,而且在“古代神话素材的广泛吸取” 的基础上,“加以集大成和再创造” ,这种浪漫主义写作手法,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容易拥有大量的读者,因而从总体上说也就预示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以往经典的“神化人”的写作方式,并继之以“人化神”的写作方式来重建文学作品写作方式。唯其如此重要,标志着文学创作的一个崭新时代,在《西游记》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二)、补。

    所谓“补”,顾名思义,就是《西游记》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很多形象的性格在比较中互相对照,在对照中,对照双方的性格更加鲜明,使人产生过目难忘的效果。

    关于这一方面,《西游记》一书中有不少例证,我这里只举三处:

    1. 沙僧的无性格和悟空的有性格——奴性的渗透与个性的复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

下载地址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二)......
论文人工降重
本论文《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二)》在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栏目,由汉语言文学论文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hylunwen.top 更多论文,请点汉语言文学论文查看
上一篇:李白人格理想的积极意义及其在现.. 下一篇: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点击查看关于 试论 《西游记》 艺术 特色 的相关论文题目 2013-11-08 08:31:22【返回顶部】
联系方式

相关栏目

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下载
汉语言文学原创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汉语言文学论文网提供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网站永久域名www.hylunwen.top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17304545@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