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 首页|
  • 汉语言文学原创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下载|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原创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现成毕业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降重

当前位置: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一)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一)

本文ID:LW66421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一)

【摘要】:20世纪80年度后期,我国出现了新历史主义小说,这些作品以“历史”为题材,却显示出了与传统历史小说截然不同的历史观念,本文将详细论述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历史观,及其对新历史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小说,历史观

    【正文】:

    “新历史主义”在西方是个有争议的概念,迄今尚无统一界说。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却由先锋派、寻根文学和新写实文学等汇聚而成了“新历史主义小说”,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影响。“新历史主义小说”以“新历史主义”为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通过书写“家族史”、“村落史”、“心史情史”、“秘史野史”、“外史异史”和“民间历史”来“重构历史”、“调侃历史”、“戏说历史”甚至“颠覆历史”和“解构历史”,使新历史主义小说以其新的历史观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景观。这些作品所显示的历史观念、叙事方法以及价值取向方面的重大变化,被视为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一、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特点

    1.什么是新历史主义小说

    1987年前后,在文坛中兴起对“历史题材”的关注,并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不同的是,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为特点,小说的作者是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他们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历史中有记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主义小说”。

    2.主要特点:

    (1)尽可能地突现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

    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与传统的历史小说不同的是,作者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解释,而是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如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等小说,把民间世界做为主要描写对象,突现了民间世界的状态,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如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开始建构自己眼中的完整的民族史,这部长达五十万言的长篇巨制,其时间跨度起于辛亥革命的历史烟云,迄于解放战争尾声的腥风血雨,以中国北方农村白鹿原为中心展开了一幅新旧民主革命长达半个世纪的时代画卷。小说以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为主要矛盾线索,但却摆脱了传统作品对这一历史时期阐述时僵硬的党派、阶级定论,使矛盾双方的人物呈现出丰富的复杂性,写出了民间世界的状态。

    (2)当代话词大面积运用到对历史的叙述中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相当多的中国作家,特别是先锋派、新写实和寻根派作家写出大批历史文学作品。这些作家以现代的语言对历史进行重新叙述,解除了文学话语对历史话语的膜拜,甚至通过叙事话语操纵和戏弄历史。比如,刘震云的《故乡相处流传》,“当代的话语大面积地侵入在传统观念中属于过去的历史,消解了今天与昨天的时间间距,使古今话语处于一个共同的话语空间之中,从而使往日漫长而广远的历史统统缩进了今日的文本。”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下载地址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一)......
论文人工降重
本论文《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一)》在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栏目,由汉语言文学论文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hylunwen.top 更多论文,请点汉语言文学论文查看
上一篇: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忧郁之美 下一篇:浅谈《麦克佩斯》人物塑造艺术

点击查看关于 历史主义 小说 历史观 的相关论文题目 2013-12-17 09:28:29【返回顶部】
联系方式

相关栏目

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下载
汉语言文学原创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免费论文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汉语言文学论文网提供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网站永久域名www.hylunwen.top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17304545@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