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8380
论《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摘 要] 在三国的众英雄人物中,刘备的军事才能不如孙权,更不如曹操;计谋与此二人也不可同日而语。但他却也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一份执着的追求,完成了一份霸业。《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刘备形象,是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理想化的明君典型,也堪称骁悍有谋的乱世枭雄。刘备形象不是单一化的,而是立体的、多面的。《三国演义》对这一人物的描写塑造确有一些不足和可争议之处,但小说中的刘备仍不失为一个比较成功、独具特色的文学形象。本文对刘备的仁义形象:君主之仁、兄弟之义和刘曹对比进行分析,刘备亦堪称乱世枭雄,他能够审时度势、善于谋略、能屈能伸、随机应变、坚韧不拔,以柔克刚,收揽人才为其所用。 [关键词] 仁义 用人之智 能屈能伸 以柔克刚 刘备
《三国演义》叙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艺术地再现了汉末魏、蜀、吴三国在这段90余年的历史。据统计,《三国演义》写了一千二百四十个人物。由于作者罗贯中先先写书的立场就是从封建社会的道德思想出发,以刘姓为正统,以蜀汉为中心,蜀汉与曹魏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蜀、魏、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诸方面的计争,竭力吹捧刘备。 一、 刘备的仁义 在三国演义的众多英雄人物之中,刘备可谓是重仁义的典型。这一形象正好吻合当时社会人们对君主的理想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再加上有一个背负“奸臣”、“奸贼”骂名的曹操相对照,就更显示出了刘备的“仁义”。而刘备之所以能和曹操、孙权相抗衡,形成鼎足之势。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